最近有香港的一对网红给蹲地的内地游客送轮椅,我有点不理解为什么香港人能接受菲佣们坐在天桥上,不接受游客蹲下呢?蹲下甚至就坐在路边也不是什么大事吧。
Fledge 的碎碎念
如果你觉得 Hatred 是种进步价值,那我反对你说的话。
我突然意识到「女性主义」是个非常好的例子,它正好是那些真正重要而且无法在互联网上讨论的议题。你只能和你的朋友们点对点的聊这个话题。
我很好奇,第一个使用「纯血鸿蒙」这个词的人,真的想过「纯血」这个词吗?这个词总让我联想起斯莱特林、伏地魔之类的东西。
但是总是像我经常说的一样,我或许认同你说得某些观点,但是我讨厌你的表达方式。
「为什么要支持女性主义」不是个问题,「为什么要反对女性主义」是个问题。理解第二个问题,才能知道真正的道路在哪里。
我愚昧,我还是总是要弄混 Short Call、Long Call、Short Put 和 Long Put 这四个操作。
今天纳指和标普的 PE 历史百分位一个在 91.72% 另一个在 90%,我建了两个做空的仓位,打算从 90%,开始增加 1%,加 10% 的仓位,最高止盈是回到三年期的中位数,最低止盈是七十百分位,止损是 10%。
有些好奇 Jane Street 这个巨大的 Ocaml 粉,内部有没有在用 Rust,如果用了 Rust 的使用率如何?
接上一条,这次我测试了同样的策略在纳斯达克基金(QQQ)定投的历史表现,这里的数据经过汇率转换,选取的时间同样是 2015-10-12 到 2024-10-12,总共 10 年,每日定投 100 元。
1. 做 30% 止盈利,总收益率是 54.05%,平均年化收益率是 4.41%。
2. 不做止盈,总收益率是 153.95%,平均年化收益率是 9.76%。
可以看到在正常的股市里,不止盈的定投的收益率还是挺好的。
本次测试用到的代码和所有数据下载地址。
今天花了一点时间做了沪深 300 历史定投的回测,结果很不行。选取的时间是 2015-10-12 到 2024-10-12,总共 10 年,每日定投 100 元。
做了两种策略分别是:
- 不做任何止盈
- 每当收益率到达 30% 及以上,全仓止盈。
第一种方案,十年累计收益率是 1.48%,平均年化收益率是 0.14%。
第二种方案,十年累计收益率是 13.03%,平均年化收益率是 1.23%。
说实话这两种方案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连银行存款利息都不太比得上……
不做任何止盈的十年期历史收益数据:
做了 30% 止盈的十年期历史收益:
当然这个是我第一次试图去做历史数据回测,可能有地方写的不太对,数据也可能因此不准确。
补充了一下二十年的投资收益:
- 做 30% 止盈的:30.44% 的总收益率,1.33% 的年化收益率。
- 不做止盈的:32.98% 的总收益率,1.435% 的年化收益率。
做了 30% 止盈的二十年期历史收益:
不做任何止盈的二十年期历史收益数据:
互联网不是一切。
我完全没有看《七四九局》,但是我一个看了和听了一堆关于它的吐槽了。
看到数据说义乌成了旅行热门地,不是义乌这地方有啥好玩的,去逛小商品市场吗?
最近在 Appkit 上实现了一个类似 Reeder 里 Large Title 的效果,具体的代码其实不算特别复杂,这里就简单记录一下思路。
- 首先有个 CollectionView,但是需要留空一段距离给 Large Title。
- 给 Large Title 准备两套 Auto layout,一套是在 NSScrollView 的上方,另一套是在整个 View 的顶部,在 NSScrollview 滚动的时候切换。
- 在 NSScrollView 向下滚动的时候给 HeaderView 的 Height Constant 添加相对应的滚动距离。
- 通过 didLiveScrollNotification 这个通知获取 NSScrollView 的滚动状态和滚动距离。
在所谓的「历史的垃圾时间」里,你更能看得到哪些人只是运气好,实际上光着身子在裸泳。
iOS 18 出的这个晕车辅助还挺有用的。
I get why Swift 6 is designed this way, but I don’t understand how you’re supposed to make the transition. Swift 5 mode gives no errors at compile time and doesn’t even log any errors at runtime. Swift 6 mode gives no errors at compile time and crashes at runtime. To get from one to the other you’re supposed to go through the code line-by-line and not make any mistakes.
Tshai 应该是没看过今年的 WWDC 相关的 Session 吧,明明有提到如何在 Swift 5 模式下开启警告。
这两日我知道了一个叫做「门腔」的脱口秀演员,我还在想为什么会有人用「门腔」作为名字,一看这个演员是上海人,那就说得过去了。
偶然刷到 Vicky 的 Youtube Channel,发现她去了 Berklee 读音乐,我还蛮喜欢她的《She》的,祝福她。
希望李厚辰不要再做他所谓的「事实核查」了,在事实核查里加入这么多的个人判断真的不合适……
Perhaps efficiency and refinement are an enemy of personality.
That’s is definitely true.
美联储的降息落地了,接下来就是要看所谓的「东派经济学家」们的说法对不对了。
这两天花了点时间把道长在五年前做这个这个叫做《在北京看見的香港》的沙龙看完了,很有趣,里面的很多话,是我一直想说的。
New Jeans瞞住公司開直播望閔熙珍復職 企硬:不會盲目服從HYBE指示
看到这种新闻,我就觉得很有趣。我一直觉得 KPop 的粉丝们是这个结构性问题的加害者,拯救他们粉丝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再粉他们的偶像。
关于直播带货的一些新闻:
- 直播电商见顶了吗?— 疯投圈
- 东方甄选被江小白起诉不正当竞争
- 辛巴小杨哥“互撕”背后的流量之困
最近和别人常说的一句话:「Design by Apple in California,重要的不是 Design by Apple,而是 in California,in California 是 Apple 的乡土。」
新的 Reeder 可以分享收藏的 Tag 了,所以我也做了一个,有兴趣的可以订阅。
https://reederapp.net/pxRSKB6FSaydBM3MnVA-pA
Reeder 的新版发布了,转成了订阅制,去除了未读数量,另外你现在也可以分享你的 Tag 了。
绩优主义的幽灵在我大脑中盘旋。
老实说,因为一直找不到工作,焦虑越来越严重。但是至少季风书园在 DC 重新开张了,Dynamicland 也放出了新的视频,新的网站也快要上线了。
I’m Autistic and Scared of Your Dog:
You might say my dilemma captures a clash between two ways of thinking about the public—not only the physical spaces we share but who is allowed access to them—one from pet lovers and another from the disabled. Both approaches are well-meaning: They seek to expand people’s horizons, and fiercely defend the rights of their subjects. Pets help us to see that our world is not just for human beings—we share community with all sorts of non-human beings as well. The disabled show tha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ways to be human, all of them valuable.
在推特上看到一篇据说 IQ 只有四十的不能说话的自闭症者写的第一篇文章,这段写的 so lovely。
大概上理解如何用 CloudKit 和 CKSyncEngine 了,但是写同步代码写的有点恶心了,打算先把手上的 app 发一个 testflight 出来……
从 macOS Sequoia 15 Beta 2 开始,如果你的 App Groups 不是以 $(TeamIdentifierPrefix)
,会报“would like to access data from other apps.”错误。
你可以在 plist
里塞:
TeamIdentifierPrefix
$(DEVELOPMENT_TEAM)
获取这个 Prefix。
相见更新日志中关于114586798的讨论。
据说这首《Never Trump Guy》很火,中日朋友应该向美国人普及一下鬼畜了。
AOC:
What I sometimes tell my staff is that the world we are fighting for is already here. It exists in small spaces, places, and communities. We don’t have to deal with the insurmountable burden of coming up with novel solutions to all the world’s problems. Much of our work is about scaling existing solutions, many created by small committted groups of people, that others haven’t seen or don’t even know are around the corner. So while we can’t change the world in a day, we CAN and do have the power to make our own world within our four walls, or our own blocks. We can grow from there with the faith that somewhere out there, everywhere, others are doing the same.
我总是时不时想起 AOC 写的这段话。
中國也可以產出很多令人沉思、感慨、興奮、驚懼的獨立作品,但無法產出令庶民喜愛的同時,又令有良知的知識人收貨的作品,那種讓妳真的覺得「身爲中國人真好」的作品。
我目前还没遇见那种能让我由衷说出「身为中国人真好」的东西,但是有过另一种。
有人在群组里引用了林垚老师给看理想的新节目写的一段推荐词:
那么对于我这个已经回国三年不再生活在美国的人来说,我没有办法像几年前还住在美国时候那样,通过自己的体感去感知哪一方的说法是更切合实际的。我如果还住在美国的话,那么我每周会出去采购,买食物、 买居家日用品,我会需要去加油站给车子加油,我也会送小孩儿去上学,和其他朋友们聊天,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到经济对普通人的影响。但是一旦我不再住在美国了,那么我就只能去阅读纸面上的种种数据。但这个数据它有可能和普通人的感受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所以对我来说就有非常多的议题,我其实是没有办法骤然下判断的。
我看到这段话,第一个反应是就是「○△□ Watchers 的问题也在这里。缺少身体感觉。」虽然想到了这点,但是一直没有什么好的例子,直到今天早上看到了端传媒发布的新的一期端闻,这期端闻和三联中读旗下的《现场!现场!》的同一主题节目的对比,刚好可以给这个反应做一个注脚。
从“胖猫事件”的热搜时间线看中国舆论操控|端闻 Podcast
端传媒的节目,就是我说的那种缺少身体感觉的人会做出来的内容。
一个简单的 Hack 用来解决 NSCollectionView
在 NSStackView
里不显示内容的方法。
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重写 intrinsicContentSize
返回 collectionViewLayout.collectionViewContentSize
这个真正的大小。
下面是示例代码:
class RBCollectionView: NSCollectionView { override var intrinsicContentSize: NSSize { // 这里我只关心高度,宽度我不关心,如果你关心宽度得注意一下。 return CGSize( width: NSView.noIntrinsicMetric, height: collectionViewLayout?.collectionViewContentSize.height ?? NSView.noIntrinsicMetric) } override func layout() { super.layout() // 因为 collectionViewContentSize 会变化,所以需要重新计算 invalidateIntrinsicContentSize() } }
算是给网络留下点东西。
一个无法解决的Bug,结果今天打开项目突然就好了?这是什么玄学……
我知道纽约是座发生什么事都不奇怪的城市,但是有人在 central park 倾倒了一只熊也太奇怪了吧!
最近看了很多鬼谷藏龙的视频,感想是类似「二十一世纪分子生物学」这种范式转换来的的变革真的很深刻。
学会一个新词「叹茶党」。
一种可以逆向几乎所有 macOS 原生 App 的 View 层级的方法:
1. 你需要加上 -_NS_4445425547 YES
来启动 App。
2. 然后在菜单栏的调试图标里,打开 Responder chain。
经过这两步,应该能看到一个 App 大体上的 View 的架构。
不得不说 Kodeco 七八年前做的一系列精讲课程做的是真不错。
现在是北京时间二零二四年八月十六日晚上七点五十三分,估计再过差不多两小时左右的时间,中国互联网会开始吵起来了。
顺便还知道了有「明尼苏达民主农工党」,这个也太左了。